16世纪的德国画家丢勒,以绘制笔触精细、造型优美的版画,为世人所称道。他的代表作之一《犀牛》完成于年,在之后的近年间,欧洲艺术家们在绘制犀牛时,大都以它为范本。

然而,今天我们再来看这幅画时会发现,丢勒的犀牛似乎有点“怪”:鼻子上长着锋利的独角、背部前端有个凸起硬角、硕大的脚趾、遍布全身的鳞片……咦,怎么跟自然界的犀牛长得不太一样?

其实,在丢勒生活的那个年代,欧洲很少有人见过真正的犀牛。最早关于犀牛的记载,出现在古罗马博物学家老普林尼的记述中,一种名为“独角犀牛”的猛兽在竞技场上大放异彩。它通常会先在岩石上打磨自己的独角,趁对手不备时,将锋利的尖角刺向对手腹部等脆弱部位,几乎可以达到一击致命的效果。

到了16世纪前后,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葡萄牙人来到印度等东方国家,印度的穆查法二世苏丹向葡萄牙国王赠送的礼物中,就有一头重达1吨多的印度犀牛。这头犀牛先是被送到里斯本,在宫廷园林中悠哉生活了些日子,后来又被转赠给教皇。可惜的是,由于在前往意大利的途中遭遇风暴,这头可怜的犀牛被淹死在大海之中。

机缘巧合之下,丢勒得到了一幅印度犀的素描,据说画者曾亲眼见过犀牛。以该素描为蓝本,丢勒创作出了这幅在艺术史、博物史上都产生深远影响的“四不像”犀牛木版画。至于最初的画者到底是功力有限,还是根据道听途说绘制,就不得而知了。

丢勒的犀牛虽然在具体细节上有不少偏差,却在欧洲风行数百年。个中原因除了丢勒的艺术造诣之外,还在于彼时欧洲人对异域风物十分好奇,而且已经开始了前往东方的探险之旅,只是普通民众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仍然是真假混杂。反映到艺术上,就出现了诸如“四不像”犀牛等画风清奇的形象。

意大利著名艺术史家、畅销书作家弗兰切斯卡·佩莱格里诺,在《艺术中的地理探索与梦幻之旅》中,以包括丢勒的犀牛在内的数百幅经典画作为切入口,解读过去千余年间,西方世界对异域文明的认知变迁,以及绘画艺术与地理探索、幻想与现实间的复杂关系。

作为一本艺术史专著,《艺术中的地理探索与梦幻之旅》在内容上,囊括了地球与天球、大洲和其他居民、异国生物和神话生物、旅途、虚构的地点五大版块,书中既有丰富精细的画作,也有生动翔实的解读,趣味性与知识性兼具。

01地球、天空与万物:对未知世界的浪漫幻想

在各大神话传说、宗教信仰体系中,“创世”故事历来是最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ndw.com/zgnmbzl/10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