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白癜风那间医院好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lx/

莱布尼茨是历史上罕见的天才人物,费尔巴哈称其为“求知欲的化身”,罗素则说他是“千古绝伦的大智者”。在儿童时代,莱布尼茨就能够在一天内用拉丁文写出三百行圣诗,而十五岁那年他就已经是莱比锡大学的高材生了;他的学术活动涉及历史、外交、数学和哲学等诸方面。年,莱布尼茨在百忙之中发明了微积分,当时他还不知道牛顿关于同一问题也已经有了新的发现。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写道:

“在这件事情上,他与牛顿发生了争执,这是牛顿和伦敦科学会十分卑鄙地挑起的。那些英国人把一切都归给自己,不以公道对待别人,宣称牛顿是微分学的真正发明人。其实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问世较晚,该书的第一版里还有一个注赞扬莱布尼茨,这个注后来不见了。”

也正是这场纠纷,使莱布尼茨与牛顿学派交恶。年至年,正当微积分的专利权争辩进入到白热化的时候,牛顿的朋友撒母耳·克拉克又开辟了新的“战场”——他想从哲学方面来贬低莱布尼茨,将其描绘成唯物主义者,以便引起教会的憎恨;莱布尼茨则回信反击,揭穿了牛顿学派的两个致命错误,一个是“第一推动力”,另一个是“空虚空间”理论。

莱布尼茨(-)对牛顿(-)的批判具有预见性

宇宙是上帝推动的,还是自行运动着?

年11月,莱布尼茨在信中指责牛顿把宇宙描绘成一台时钟,需要上帝亲自上发条它才能运动,这样的话就等于说上帝所创造的世界是不完美的,而且还犯有把上帝想象成有形体的嫌疑。因此,莱布尼茨主张宇宙是自动的,它遵照自然的规律和美妙的前定和谐在不停地运动着,并不需要上帝来推动。

对此,克拉克指责莱布尼茨是唯物主义者,因为他“倾向于把天道和上帝的统治排斥在世界之外。”既然宇宙不需要上帝来推动,并且自古以来就是这样运动着,那么就等于说世界是没有产生与毁灭的,上帝并无存在的必要。

在当时,宗教教义被视为不容违背的真理,谁的主张与教义相矛盾,谁就会声誉扫地。为此,莱布尼茨不得不进行声明,他说:“我并不是说物体世界是一架无需上帝插手而自己运动的机器或钟表......但我主张这表是自己走着而无需上帝来矫正的,否则就得说上帝改变主意了。”这样,为了迎合世俗,莱布尼茨不得不修改了自己的意见,承认了创世说。但他同时强调,宇宙及其运动是一同被上帝创造出来的,上帝并没有先创造一个静止的宇宙,然后再用第一推动力来推动它。这种排斥第一推动力的观点预见到了运动守恒与能力守恒的规律。

接着莱布尼茨进行反击,他说自己的“形而上学原理”与教义相符合,而牛顿的“数学原理”跟原子论及霍布斯的唯物主义在立场上才是一致的,不同的地方仅仅在于唯物主义者只承认物质而否认上帝,牛顿则既承认物质又承认上帝。原子论者把世界描绘成原子与虚空的组合物,牛顿学派则说“物质只是宇宙的最微不足道的部分”,所谓的物质就是原子,在牛顿学派看来,宇宙是由少部分物质与大部分虚空共同组成的,也就是说存在空虚的空间。

对此,莱布尼茨声明:“我主张根本就没有虚空。”这样,论战就被引到了空间观方面。

莱布尼茨:虚空是不存在的

空间是否能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

相对论的空间观与经典力学的空间观存在本质的区别,前者认为空间不能脱离物质而存在,后者则认为空间是一种区别于物质的独立实体。这种分歧其实在哲学家那里就已经出现了。

古希腊原子论者的空间观与伽利略-牛顿经典力学的空间观很相似,他们把空间(虚空)视为独立于物质(原子)的东西。物质(原子)永远在空间(虚空)中做出各种方式的运动,进而复合成万事万物。类似的,牛顿设想宇宙是无限扩展的,它由静止的空间与运动的物质构成,每种物质都有着不同的加速度,在宇宙这个无边界的平滑空虚空间中做运动。

这样,原子论与经典力学的空间观主要概况为两点:

空间是与物质不同的实体,可以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

空间里可以含有物质,也可以不含有物质,存在静止不动的“空虚空间”;

物质在虚空中做运动

对此,爱因斯坦在《相对论和空间问题》中写道:“自古以来,哲学家就一再地反对这样一种冒昧的做法。”其中,笛卡尔是最出色的代表,他把“实体”分裂为“物体”和“精神”两种,并且说“物体”的属性是广延,“精神”的属性是思维,而所谓的广延就是我们所说的空间。在笛卡尔看来,空间之于物体,就像思维之于精神一样,是不可分割的——所以不可能存在能够脱离物质的“空虚空间”。这种哲学思维给了爱因斯坦很大的启发,他说:

“我们以后会看到,广义相对论绕着弯来证实了笛卡尔的想法......当笛卡尔相信他必须排除空虚空间的存在时,他离开真理并不怎么远。”

也就是说,广义相对论的空间观与笛卡尔在方向上是一致的,都把空间视为物质的一种属性,而非独立的东西。

到了莱布尼茨的时代,由于牛顿学派复兴了原子论的空间观,所以莱布尼茨站在笛卡尔的立场来批判克拉克;他说绝对空间只是培根所说的那种“族类假像”——人这种“族类”根据自己的本性与习惯来描绘空间,把它说成自己想象中的样子,从而使空间被想象成一种独立于物质之外的东西。

笛卡尔:空间只是物体的广延属性

莱布尼兹否认牛顿学派的空间观

人类空间观念起源在于“箱子”,人们在从事劳动的过程中,经常要重复用箱子来装满物品的劳动;有时候人们还会修筑围墙,将私人物品圈屯起来,这样就会形成一种“装填”观念——把空间设想为能够装东西的实体,当里面不装任何东西时,空间似乎就是“空虚”的。

原子论与经典力学的空间观也是建立在这种经验之上,只不过是做了进一步的抽象,把“箱子”的四壁想象成没有厚薄乃至于完全消失,出现向四面八方无限扩展的“真空”观念。在这种抽象的过程中,人们已经不知不觉地把物质(箱子四壁)与空间割裂开来了。

17世纪,在马德堡半球实验和托里拆利气压实验之后,“真空”的观念逐渐流行,为“空虚空间”提供了“佐证”。但莱布尼茨始终认为“真空”绝对不可能是空无一物,他在给威尔斯亲王夫人的信中写道:

“人们说成虚空的那些实验,如跟着托里拆利用那水银柱的玻璃管空隙,以及跟着盖利克用唧筒做的实验,都无非是排除了粗大的物质而已。因为那些光线,也并不是没有某种精细的物质,它们就穿过玻璃进去了。”

莱布尼茨认为光线是一种更精细物质,它能够穿玻璃,“充满”试管,这就证明托里拆利的“真空”并非“空虚空间”,而是由精细物质组成的区域而已。在现代,爱因斯坦也提出了“场”的概念,认为在那些似乎看起来空虚的区域,其实存在着一种叫做“场”的东西,“空虚空间”只是我们的想象之物而已。

所以,莱布尼茨说:“所有赞成有虚空的人,都是让自己更多地受想象而不是受理性的指引”,理性告诉我们真正的虚空是不可能存在的。如果我们把空间想象为某种独立的实体,并且它里面没有任何的东西,那么它的各个部分必然都是相同的“无”,它的每一个地方都一模一样,无所谓颠倒和正反,更无所谓方向与位置——而没有正反颠倒、没有方向位置的空间是不可想象的。理智告诉我们,事物的各个部分总是存在着区别,“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不可能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位置。

因此,莱布尼兹的空间观认为:

空虚空间是不可能存在的,空间不是一种独立的实体;

空间要伴随着物质才能存在,或者说空间只是物质的属性;

宇宙中充满着物质

空间的本质是物质的排列秩序

空间之于物质,就像广延之于物体、意识之于大脑、坚硬之于钢铁、视觉之于眼睛、气味之于鼻子,它只是一种属性,而不是独立的东西;事实上,物质所占据的地方才能形成空间,没有物质,就无所谓空间。空间就像点、线、面一样,是从物质的属性中抽象出来的东西,自然界里并没有无大小的点、没有无长度的线、没有无厚度的面,同样也没有无物质的空间。所以,莱布尼兹说:

“我把空间看作一种并存的秩序......空间标志着同时存在的事物的一种秩序。”

这种说法与爱因斯坦十分相似,后者在《相对论和空间问题》里写道:

“空间-时间本身并没有要求存在的权利,它只是场的一种结构性质。”

爱因斯坦把“事物”表述为“场”,“并存秩序”表述为“结构性质”,这只是一种更为具体化的说法。

这种空间观念不难理解。例如,在一个水分子中,它的结构性质表现为一个氧分子与两个氢原子的并存秩序,在看似“空虚”的地方,充满着氢键。这个水分子内部的并存秩序、结构方式决定了它的空间性质、所占据的体积大小。

精细物质的空间

又如在太阳系中,一个恒星、八个行星及众多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光线、电磁波、引力场、能力等组成一个并存秩序,这个秩序表现为太阳系的结构性质,决定了它的空间大小——并非太阳系装在一个空虚的“真空箱子”里。

粗大物质的空间

空间只是物质的排列方式而已,当诸物质按照一定的自然规律并存排列在一起时,它们之间的秩序便形成了位置;当它们的排列秩序出现变化的时候,空间结构与位置关系就会出现改变。空间并不是像经典力学所设定的那样静止不变;相反,它会随着物质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因此,空间只是物质的排列持续,是物质的属性,并不存在独立于物质之外的空虚空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ndw.com/zgnmxr/10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