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最好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zn/

6月17日,头价值超过万元的美国种猪,坐“专机”抵达我国武汉,这也是近几年我国单批次进口种猪数量最大的一次。

消息一经传出,国内网友就不淡定了:养猪的主要饲料原料大豆和玉米靠进口也就罢了,现在倒好连种猪也要依赖进口,中国还缺猪吗?我们的“猪芯片”究竟怎么了?

头美国种猪抵达武汉

几千年来,猪在我国的生存和文化中发挥着核心作用,这从象形字“家”就可以看出来,上面的宝盖头代表着屋顶,而下面豕(shǐ)指的就是猪,意思是说成家就要养猪,否则就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家。

事实也是如此,多项考古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将野猪驯养成家猪的国家。河南贾湖遗址出土的三件猪下颌,说明早在多年前,我国就开始驯化野猪。

大约到了年前,猪开始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不断上升的农业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扮演着多种社会经济角色,从基本生存、宴会活动以及社会地位的象征,无不闪现着猪的身影,尤其是祭祀活动。

陕西咸阳杨陵汉景帝墓出土的家猪陶瓷模型

到了年前,我国华北地区的平原已经全部变成了良田,而人口也已经达到了数千万。人口密度的增加解释了猪为什么变得越来越普遍。

随着不断增加的农业人口,大量的土地被用来耕作,也就减少了可供羊、牛、马使用的放牧地,导致平原较大野生哺乳动物的消失,虽然绵羊和山羊在丘陵或贫瘠的干旱地区仍然很常见。能够在大多数村庄繁衍生息的家养动物是猪因为猪是杂食动物比较好饲养,猪不但吃了大量的人类食物垃圾和其他垃圾,而且,随着人口的增长,猪粪变得越来越重要。

人口增长减少了人均耕地面积,迫使人们减少休耕,更频繁地在同一块土地上种植农作物,而这只有通过施肥才能实现。对于古代很多农民而言,生产粪肥通常是养猪的主要目的,因此就有这样一句话:“种田不养猪,就像书生不读书”。

在我国早期,人们经常在猪圈上建造厕所,这是一种为猪提供安全生活空间的巧妙方式,也是一种废物处理系统和方便的农家肥来源。

河南济源的西汉墓中出土的一头哺乳母猪和小猪的围栏陶瓷模型

大多数家庭每年只养几头猪,在春节以及婚礼等重要庆祝活动中宰杀这些猪。虽然这是许多人唯一一次吃到新鲜猪肉的时候,但每个家庭通常也会保存猪肉和猪油。由于猪的饮食主要由碳水化合物(粗糙的植物和厨余垃圾等)和很少的蛋白质组成,因此大多数中国品种的肉比我们今天吃的猪肉更肥。

多年来,我国一直是一个商业社会。只要有市场,就会形成有价值的商品,猪也是一样。这其中屠夫起着重要的作用,出售少量的肉,以便有能力吃肉的人不必杀死整头猪就可以吃到猪肉。在十二世纪的杭州等大城市,每天都有数百头猪被屠宰。但不管时代怎么变迁,农民养猪的习惯一直延续到了年代前后。

猪多,肥多,粮食多产(年)

之所以要讲养猪的历史,是因为数百万农民几千年来养猪的结果,创造了各种各样的区域品种。在年,我国进行了第一次本土种猪调查,确定的种猪品种多达多个。其中有无数适应当地情况的品种可以在各种景观和气候条件下茁壮成长。

巨大的多样性使得对它们很难一概而论,南方的猪体型较小、繁殖力更强,而北方的猪往往体型较大、毛发较多,适合在寒冷的冬天在收获的田野上觅食,并且可能仍与野猪一起繁殖。

最终,这些种猪被带到欧洲,在那里它们与当地的猪一起繁殖,创造出现在世界上大部分猪的工业化养猪品种。

早期英国引进中国猪培育的混种

事实上是,直到十七世纪,我国饲养的猪,无论是成熟、育肥时间,还是产仔数,都要比欧洲高出许多。可以说,如果欧洲人没有发现中国的种猪,它们可能会完全退出现代肉类工业。

从18世纪前后开始,欧美的养殖户开始从中国进口种猪来养殖他们的猪,并培育出了约克夏等知名品种,也是从那时起,中西猪的杂交培育一直在继续。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欧美育种者还在从我国引进高繁殖能力的猪种,并不断进行这些种猪的杂交试验。

湖北鄂州在建的26层养猪高楼

中国人与猪的关系最显著的变化发生在过去30年左右,养猪业实现了工业化,生猪生产从家庭转向所谓的工厂化养殖场,这一新体系在规模、时间、投入、产出和劳动力方面都与“传统”养猪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背离。

成百上千只基因相同(或几乎相同)的猪在建筑物中一起饲养,以度过它们已经大大缩短的生命:由于遗传学和饲料方案的科学生产,一头猪长到屠宰重量已经从一年下降至半年。

随着我国猪肉产业结构的转变,猪肉生产和消费量猛增,这不但改变了国内农业和肉类消费,而且也深刻影响了全球肉类市场和资源流动。

目前,我国农民和企业每年的生猪养殖量达到了7亿头,产量也近万吨,占世界总量的一半。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进口国,占全球猪肉贸易总量的19%左右。

尽管“传统”养殖方式在某些地方依然存在,但我国早已是一个现代化、全球化的养猪业。

我国种猪进口依赖较重

遗憾的是,我国现代化的养猪业,猪种却基本依赖进口:我国的种猪基本都是从欧洲和美国进口的具有中国和欧洲血统的“改良品种”。

当下,在我国和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品种是杜洛克、长白猪和约克夏猪,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LYD”。

这与我国工业化养殖前用杂食饲养的家猪不同,现代猪显然是为了在工业条件下生存和繁衍,现代猪的饲养只有一个目的: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最少的谷物和油籽饲料转化为最多的瘦肉。

在市场的驱动下,现代猪正在取代中国本土的猪,目前国内商品猪中,本土猪种占有量已经不足10%。也就是说,你每天吃的猪肉,尽管是在国内养殖的,身上装的却是“进口种”。

每天必不可少的猪肉,身上装的却是“进口种”

三十多年来外来品种进口和规模化养殖,导致本土猪种大量灭绝、濒临灭绝。据有关统计,目前现存的本土品种已经从年的多个急剧下降至48个,而且越来越多的本土猪只能在国家资助的保护农场饲养。

由于遗传多样性丧失和猪适应不断变化的气候条件的能力受到侵蚀,养猪行业变得越来越脆弱。例如年的非瘟,几乎让我国养猪业腰斩,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猪肉价格长时间处于大起大落的波动之中。

由于种猪依赖进口,我国在种猪上化肥的代价也是十分昂贵,一头种猪平均引种费用大概在3万元左右。也使得行业陷入了“引种-退化-再引种”的恶性循环怪圈。同时,依赖进口就意味着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断供,一旦断供,就意味着没有了源头,何谈产业发展?

要想摆脱这种不利现状,唯一的出路就是提高自有种猪的自给率,保护本土猪种就迫在眉睫。欧美国家能从我们的种猪中找到优点并发扬光大,我们少点急功近利,多点资金投入和耐心,相信我们一样也可以。也希望有一天,我们的碗里,装的都是“中国芯”的猪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ndw.com/zgnmtl/11342.html